蜀山悬剑传 第七百九十一章 临危受命(1/2)

    重帏深下莫愁堂,卧后清宵细细长。

    神女生涯原是梦,小姑居处本无郎。

    风波不信菱枝弱,月露谁教桂叶香。

    直道相思了无益,未妨惆怅是清狂。

    ——《无题·重帏深下莫愁堂》李商隐〔唐代〕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不出白复所料,刘展造反之事,果然没那么简单,有人在幕后下一盘大棋。从「手执金刀起东方」这句谣谶四起,就可以看出,有人想把江淮这池水搅浑,然后浑水摸鱼。

    早在刘展起兵之前,史思明便得到密报,江淮即将大乱,希望史思明能早做准备。

    见刘展在江淮作乱,史思明大喜,立刻派部将田承嗣率五千铁骑前往淮西,王同芝率军三千人马前往陈州(HEN省ZK市淮阳区),许敬江率军两千人马前往兖州(SD省兖州市)、郓州(SD省东平县),薛萼率军五千人马前往曹州(SD省曹县)。

    十二月二十日,党项部落攻击华原(SX省铜州市耀州区)、同官(SX省TC市)两地,大肆劫掠后退走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秦州发生民变,乱民首领郭愔等引导羌、胡等部落,击败秦陇战区防御使韦伦,斩宦官监军使。

    一时间,大唐境内,东西两域再次烽烟四起,告急文书如雪片般呈送朝堂。

    天下兵马大元帅越王李系举荐白复领兵,剿灭江淮刘展之叛。不少朝臣纷纷附议。太子李俶保持缄默,格外低调。

    白复暗自观察,但凡主动建议自己领兵的朝臣,大都是五姓七望家族的门生,希望尽快将自己这个瘟神调离长安,好让他们过几天舒服日子。

    但设局陷害自己的人,恐怕不是他们。大鱼显然还隐藏在水下,等待自己犯错。

    当然,也有不少拥戴白复的朝臣希望白复能领兵出征。

    颜真卿、刘晏等重臣,认为江淮乃是朝廷财税重地,不容有失,也希望白复能重掌兵权,横扫江淮。

    见太子李俶眼观鼻鼻观心,仿佛事不关己。白复也学太子,保持缄默,不表露任何态度。

    「领兵出征?可以。但……」白复心中暗道。

    但白复还要等一个最好的出兵条件,否则就真落入他人的陷阱了。

    经过朝堂文武百官的激烈争辩,肃宗下定决心,命白复出战。

    肃宗任命白复为江淮兵马大元帅、开府仪同三司(文散官一级·从一品)、兼侍中(使相)、兼河南、淮南、淮西、山南东、荆南、江西、浙东、浙西等八道行营节度使。

    白复心中盘算:「朝廷授予的官职太高。这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,让睢阳一带的节度使心生嫉妒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「八道行营节度使」这个职务看似风光,实际上无一兵一卒。调动任何兵马,都要看这八个节度使的脸色。

    关键时刻,每一个节度使都可能抗命不遵,借叛军之手,除掉自己。」

    睢阳之围时,有三支唐军距离睢阳都不算远:许叔冀驻扎在谯郡(今AHZZ市),尚衡驻扎在彭城(今江苏XZ市),贺兰进明驻扎在临淮(今江苏泗洪县南)。可他们为了保存个人实力,却无视睢阳危急,全都拥兵不救。

    最后,近万睢阳将士不是战死在沙场,而是被叛军尹子奇围城,生生饿死。

    同僚相残、人不如兽这一幕,白复毕生难忘。

    白复坚决辞让,肃宗不许。

    见白复死活不肯上套,终于有人按捺不住。

    僵持不下间,越王李系向肃宗进奏道:「父皇,儿臣知道白将军顾虑什么。如今江淮兵权皆在各路节度使手中,白将军担心手中无兵,虽贵为「八道行营节度使」,

    实则是个光杆元帅,一时之间,无法整编军队,难以指挥诸路大军。

    驻守在雁门关的安西北庭行营乃是天下精锐,自从李嗣业将军为国捐躯后,安西北庭行营唯有白复将军能够指挥。

    儿臣建议,命安西北庭行营南下,将其统兵虎符交予白将军。」

    这句话看似不经意,实则暗藏杀机。这支几乎是天下最精锐的部队仅有白复能指挥,这句话意味着什么?

    朝堂上很多老臣噤口不言,唯恐卷入越王李系和白复的矛盾之中。

    肃宗眼神牢牢锁定着白复,通过冠冕上的流苏,暗中观察着白复的态度。

    白复不急不躁,深施一礼,道:「回禀陛下,驻守在雁门关的安西北庭行营乃是实施李泌先生「彭原对策」的主力部队,臣不敢因小失大。

    若陛下坚持让臣平叛,臣愿意不带一兵一卒,赴任江淮。

    「江淮兵马元帅」、「八道行营节度使」位高权重,非皇室宗亲不能担任,非德高望重的老臣不能服众。臣才疏学浅、资历尚薄,不敢僭越。

    臣愿意以朝廷特使身份协调各路诸军,剿灭刘展。」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