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9章 闽南纳土(1/3)

【闽南纳土】

太平兴国三年(978)4月25日,陈洪进上表献出所辖闽南之漳、泉二州,大宋共得二州、十四县、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户、以及一万八千七百二十七兵。

赵光义「嘉纳之」,即刻授予陈洪进徐州武宁军节度使(遥领,留汴京)、同平章事、封杞国公,后改封岐国公;诸子亦有封赏,皆以近郡优赐之。

在陈洪进割据之初,他的首席谋士——掌书记徐昌嗣就劝他纳土归降,陈洪进当时非常不悦,想杀了他。徐昌嗣得到消息后,急忙逃走,辗转到了汴州。

当时在陈洪进看来,徐昌嗣就是一个卖主求荣、吃里扒外的「精宋」叛徒、闽女干,陈洪进对他是恨之入骨的。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大宋灭南唐,史籍说当南唐被大宋收复后,陈洪进才恍然大悟,终于知道徐昌嗣眼光长远且对自己是一片忠心。

南唐覆灭之后,陈洪进的左右近臣就不断劝他纳土归宋。比如陈应功、陈齐鹘、刘昌言等。

陈应功,莆田人,自幼便以忠义自诩,也是远近闻名的一条好汉,当宋太宗即位后,陈应功面见陈洪进,对他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、如今大宋顺天应人,巴拉巴拉(条陈古今天下分合之由,备述天命人心归属之意)。陈洪进洗耳恭听(倾耳听之),遂马不停蹄地向汴州觐见,即前文提到的,不等降下诏书便自行上路。

然而陈应功最被后人称颂和纪念的,并非是劝陈洪进纳土,而是他意外发明的「晒盐法」。之前盐农们普遍使用「煮盐法」,成本较高且操作不便,某日,陈应功研墨的时候,身边没有淡水,就顺手舀了点儿海水,等墨干之后,陈应功发现砚台上有白色结晶,在好奇心的趋势下,捏进嘴里品尝了一下,「纯!」味道与食盐无异,于是陈应功顿悟了,就带领乡民在海边开挖了一个个盐田,把海水引进来,让太阳暴晒,然后就得到了天然海盐。

这种节省成本、操作简单、效率高的晒盐法很快就在莆田广为流传,继而是全闽,后来推广到全国,再后来是全世界。现在,全世界人民还要感谢陈应功的这项发明。

后人尊陈应功为「盐神」、「盐圣」,所有从事跟盐有关的生意人都该供其为祖师爷。很不幸的是在归宋不久之后,陈应功奉命讨伐一伙强盗,行动中不幸因公殉职,年仅38岁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