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2章 什么万一,就是要往上面洒水(1/3)

盒子打开,是一幅卷画,王翚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刘幅图手卷中的首幅。

不要听到仿品,就都觉得不值钱,大部分情况下确实如此,但有些时候,仿品是要比真品的价值还要高。

比如王小涛之前捡漏的老天门光绪民仿景泰蓝,再比如张大千临摹的那些古代名家画作,这些都是仿品比真品更值钱的代表。

这幅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刘幅图手卷的作者,那可是清代的名人王翚,字石谷,号清晖老人、耕烟散人。

早在青年时期的王翚,就得到了当时以王时敏为首诸名家的指点,后个人又博览古今名作,画工日益突飞猛进,特别是在山水画上更是日臻完美,被称为清代“画圣”,独步江南,名闻海内。

再加上这是王翚凭借一己之力,临摹的唐宋元王维、关仝、历城、范宽、惠崇、赵孟俯六位名人的作品,其难度可想而知,自然也就达到了,仿品比真品更高的价值,也正是因为如此,才会以六幅图手卷命名。

王翚这个人,可能不如唐寅郑板桥张大千这些画家,被人广为熟知,但是在藏友圈内,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,特别是有些人对于王翚极为推崇,在他们心中王翚拥有者无人可以取代的地位。

正是因为如此,王翚的作品虽然收藏偏小众,但是价格却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被人熟知的顶尖名家。

苏州常城人,清代署名画家,被誉为清初画圣,在当时的画坛上名重一时,并且留下了对后世甚远的影响。

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图手卷,为王翚八十四所创作,这个时期的王翚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,所创作的画作都带着毕生的感悟,还有对生死看淡的心态。

所以此时的王翚作品,无论是画工还是意境,都是真正的巅峰。

而且其实后世的许多画家,都深受王翚的影响,就连郎世宁、余省、张书旗、徐悲鸿等等这些鼎鼎大名的名家,都不例外。

“小伙子一起吧。”

赵老嘴上虽然这么说着,可并不是真心要邀请王小涛一起,不然也不会在前面听说了王小涛要和自己一起掌眼后,面露不悦。

这么说,不过就是过一过场面。

“赵老您请。”

王小涛一眼就看出了对方心里的想法,自然不会真的一起。

“嗯。”

赵老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,年轻人还算可以,挺识相的。

“小伙子,接下来你可要看仔细了,从中能够悟出多少,那就看你自己的天赋了。”

“如果你能悟出的够多,老夫倒是不介意收你为徒,好好培养培养你。”

“能够被小浩看中,相信你小子多少还是有一些实力的!”

赵老继续以一副很高傲的姿态,说完这样一番话后,才将这样一幅王翚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刘幅图手卷中的首幅,缓缓打开。

摊开一尺之后,已经够从纸张上明显感觉到一种发黄的痕迹,这是古画最典型的特征,宣纸在历经久远年代后,所出现的一种色变。

墨迹上同样可以感受到一种明显的古旧,这些似乎都在证明着,这样一副卷画的古老。

画面右上角题字“返照入江飞石壁,归云拥树失山。”然后还有王翚题签“王耕烟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。”

王小涛看到这样一幅卷画的时候,心头第一时间,就生出了一种见到姚教授拿出那尊所谓北魏石雕佛头时,相同的感觉。

然后一番认真仔细的许久观察后,原本不断紧皱的眉头,终于算是随着一道轻嘘声,彻底舒展开来。

“原来如此!”

王小涛心头接着恍然大悟的嘀咕了一句,神眼天瞳的能力跟着开启。

上面并没有属于真品的乳白色雾气溢出,而之后响起的鉴定声,更是很快给出了确切的结果。

一切和王小涛之前的判断一模一样,没有任何出入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