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六章:臭不可闻的一番话(2/2)

纵有千万句话,可最终还是一别。

将宋濂送走,朱标回到了皇宫。

在回去的路上,朱标的心里一直在想着宋濂的那些话。

以至于走进御书房的时候,还是一副沉思的模样。

看着自己儿子这番样子,坐在书桌前的朱元璋不仅疑惑起来。

“这是怎么了?遇到什么事情了?”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毛笔,看向朱标。

来到朱元璋的旁边,朱标说道:“也没有什么事,就是刚才听了老师一番话,有些地方还是想不太明白!”

朱元璋来的兴趣,问道:“什么话?”

“是这样的……”朱标将宋濂说的那些话全部说了一遍。

“哈哈哈!”

哄笑声响起,朱元璋放肆狂笑。

“本以为宋濂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儒,没想到也是一个喜欢剽窃人的小人。

这番话简直就是废话,一派胡言,臭不可闻。”

笑着笑着,笑声逐渐变冷,“这个宋濂居心叵测,时至今日竟然还抱有妄想,呵呵,可笑……”

朱标疑惑,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会这样说?

朱元璋耐心的解释,“在很早之前就跟你说过,不管是儒家理学还是新学,对于咱父子俩来说不过是工具。

哪个好用就用哪个,哪个不好用就不用哪个。

朝政是需要平衡的,一家独大有很多问题。往常,没有别的选择,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儒家理学门徒做大。

可如今呢,多了一个新学,尽管这个新学还非常的弱小。但有朝一日,肯定能成长为一门显学。

如果按照宋濂所说,让陈松也成为儒家门徒,那到时候,儒家的权势将会暴涨的不成样子。

你想想,真到了那个时候,这朝廷还是咱朱家的朝廷吗?恐怕,咱大明以后的皇帝,都成了泥塑菩萨了!”

朱元璋的眼光之毒辣,瞬间就发现了问题之所在。

“不仅不能让陈松成为儒家门徒,甚至还要不断的割裂他和儒家之间的关系。只有这样,朝政才能够平衡。”朱元璋冷言冷语。

朱标恍然大悟,反应过来之后,又想起了什么,又急忙开始给自己的老师开脱:“孩儿,以为我的老师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想法……”

没等朱标把话说完,朱元璋伸手示意,止住了朱标。

“有没有那个想法他自己知道,而且他有没有那个想法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日后该如何做。

你也不用担心,你的老师会安定晚年,俺也不会再去管他,只要不违反一些原则性的问题,俺也不想搭理他……”说完话,朱元璋又开始批阅奏折。

朱标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,想着之前的那些问题。

……

天空大亮,又是一个艳阳天。

在距离自家不远的地方,陈松买下了一处宅子。

宅子不大,也就两进,这被陈松改为“宝钞行事衙门”。

摊子算是支起来了,可也要招兵买马。

朱元璋之前给陈松说,不管要什么,都会支持。

所以陈松也将自己的需求写在了奏折上。

需要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书吏,大部分都是从户部调过来,还有一部分是从税务督办总衙门以及工商督办总衙门调过来的。

因为宝钞和其他事不太一样,所以这些人在调过来之后,陈松并没有将他们立即派往一线。

而是对他们进行了为期数天的培训,首先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经济。

除此之外,陈松书写了“宝钞暂行计划”,交给了朱元璋,让朱元璋转手明发天下。

计划中说:旧制宝钞不堪大用,以后将会停止发行。但目前留存于市面上的宝钞,不影响使用。天下百姓可接着使用,如有不接受宝钞使用者,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除此之外,陈松就要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宝钞制度。

新的宝钞制度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大概。

刚开始的时候,陈松想着将宝钞和金银挂钩,可后来一想,这个想法并不现实。

如今大明朝的金银数量有限,而且明初的商业并不繁茂,就算加上市舶司,也是如此。

所以这样挂钩并不妥当,于是陈松就打算按照历史上的做法,准备将以后新发行的宝钞和食盐挂钩。

如今的食盐已经彻底收为官办,虽然目前有些地方还没有彻底的完成转变,但大趋势是这样的。

所以将宝钞和食盐挂钩,也非常的靠谱。

这也就是间接的将宝钞和金银挂钩。

新的宝钞制度制定的差不多,为了万无一失,所以陈松还是召开了一个会议,将茹太素、何湘他们召集了起来。

在“宝钞行事衙门”的大厅,陈松高坐主位。

茹太素等人坐在两旁,静静的看着陈松。

陈松清了清嗓子,开口道:“新的宝钞制度我已经制定出来了,只不过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你们完善,所以就想听听你们的意见。”

在陈松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摞纸,这些纸上面是陈松制定出来的新的宝钞计划。

陈松让站在自己旁边的一个书吏,将这些东西全部发了下去。

看着众人都拿到了这些东西,陈松说道:“你们先看一看上面的内容,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,可以说一下!”

茹太素拿着计划,一脸认真的看着。

眉头时而皱起,时而舒展。

陈松新制定的宝钞制度,参考了后世。

规定:……宝钞和金银一样,都是朝廷规定货币,不得有任何歧视。目前,宝钞可直接兑换食盐。凡大明境内,任何食盐店铺,都可用宝钞兑换食盐……

茹太素放下手中的纸,一脸疑惑的看着陈松,“大人,您在这上面说,宝钞可直接兑换食盐,这在以前没有出现过啊。还有,如今食盐刚刚收归官办不久,只有直隶附近的食盐售卖是由官府操办的,可在偏远的地方,大部分还是以官府为主导,商人为辅助而进行的,这个计划,是不是有些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