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章 孝之始(1/2)

宿长缨独自呆在宿舍,左右闲得无聊,躺在床上,随手拿起一本书,却是《孝经》。

这本书从图书馆借了好几天了,却一直没动过。自从踏入灵异界之后,他更加重视增加自己的古文化修养,因为华夏的古文化都是相通的。

自古以来,儒释道三家常常互解,三教一家的说法也是主流,与正一道平分天下的全真教,就是如此主张。

宿长缨计划不但要多读道家典籍,儒家的经书也要看一些。至于佛家的东西,生性不喜,就暂不去涉猎,以免贪多嚼不烂。

据说,古代的小学生最先要读的,就是这本《孝经》,所谓“以孝治国”,当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
翻开第一页,就是《开宗明义章第一》:

仲尼居,曾子侍。子曰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。汝知之乎?”曾子避席曰:“参不敏,何足以知之?”

子曰: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复坐,吾语汝。”

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夫孝,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《大雅》云:‘无念尔祖,聿修厥德。’”

这一章的内容很简短,除了最后引用的《诗经》里的那两句话,文义也很浅显易懂,用文化名人余秋雨的话讲,就像在“看乡下外公的家信”。

宿长缨很快就默读了一遍,回过头来又仔细揣摩字句。

当传统文化刚刚开始重新抬头时,很多学者都说,现代人误读了经典、误解了孔子,有的甚至一误千年。

果然是这样。

从“夫孝,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”这段话中就可以看出,“孝”有“事亲”“事君”“立身”三重含义,世人平时对“孝”的理解,至少是狭隘了许多。

但这里面宿长缨还是最喜欢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”这一句,这是“孝”的原始含义,短短十六个字中,包含了人世间最为朴素而真挚的感情。

他心有所悟,不禁反复吟哦起来。

华夏的文言文,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,一字一句地用心读出声来,就能感受其行文的韵律,宛若唱歌一般,这是现代白话文所不能相比的。无怪乎,无论是青年才俊,还是酸腐老学究,古人读起书来都是摇头晃脑,个中乐趣,确非外人所能道也……

吟哦中,他忽然想起幽冥二使拘魂王蓉时的情景。

二使的一番简短开场白,虽是古朴了点,但并不生僻,王蓉竟然听不太懂,枉费她的学习成绩一向突出,看来独独是这古文水平,就实在不咋地。

这也难怪,对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,古文不过是一块擤了鼻涕的手绢,想留着嫌脏——要扔的话,毕竟祖宗的东西,又不太敢。

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……”

哼!不敢毁伤……不敢毁伤!

王蓉若是把这句话记在心头,岂能因为区区一次高考失利而轻生自杀!

岂能忍心白发人送黑发人,让父母遭受中年丧子之痛!

这是教育的尴尬?还是华夏的悲哀?

他不由地重重一掌,拍在床铺上。

心神激荡之下,宿长缨突然发觉脸上冰凉,伸手摸去,竟然不知何时,早已是泪流满面!

他的脑海里,清清楚楚,浮现着两个陌生的中年面孔,一男一女,无不满面戚容!他不认识他们,可又觉得他们是那样的亲切熟悉,看着他们伤心欲绝的样子,他的眼泪又一次止不住地夺眶而出。

他们是……爸爸、妈妈?!

“这是怎么一会儿事?是不是中邪了?父母双亲怎么能胡乱相认?”可他就是止不住。

“王蓉!你给我出来!”

宿长缨一声怒吼,一道虚幻的红影出现在面前,正是王蓉。

她正哭得梨花带雨,忽然跪倒在地,呜咽道:“宿哥哥,我知道错了……”

“你错哪儿了?”宿长缨大声喝问。

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……”王蓉伏在地上,反复念叨这句话。

宿长缨倒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了。

良久,王蓉才停住了哭泣,忽然抬头道:“宿哥哥,能不能帮帮我……”

宿长缨叹息一声,温言道:“你起来说话,能帮的我尽量帮你。”

王蓉答应一声,站起身来,不过怎么看都像是飘在那里。

“我想回家一趟,看看爸妈……我很想他们……”

说着,王蓉又要哭出来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