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6、女作家(1/2)

之前李潇潇就想和作者本人见面沟通,可报社那边说作者为人低调,平时不怎么出现,谢意文也直接拒绝李潇潇上门拜访,所以她本来都已经放弃了。

但谁也没想到峰回路转,作者本人自己突然找过来了。

知秋用手胡乱地擦着眼睛,又哭又笑:“抱歉,我太激动了。”

天知道她有多想见到李潇潇同志,想亲口跟她说一声“谢谢”!哪怕简单的两个字,根本抵不过扭转她一生的恩情。

李潇潇给她拿手帕,知秋一脸受宠若惊,接过后又有点手足无措,吸了吸鼻子:“我、我洗干净后还给您。”

李潇潇笑着说:“我们其实年纪差不多,如果可以的话,我希望可以跟您交个朋友。”

知秋眼神一亮,马上说:“当然!”

李潇潇笑意愈深:“那咱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敬称了。”

马路边不是说话的好地方,两人到了附近一家餐厅,坐下来慢慢说。

知秋本名梁慧清,曾用名梁招娣,原本是附近城市一个乡下农村的村民。

她从小伺候家里人,村里的知青姐姐教她识字,给她讲故事,家里觉得她上学没用,还不如下地干活赚工分。

她家里人明里暗里都在表示,她到了十八岁就得嫁人换彩礼。她直觉这样不好,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好。

因为村里几乎所有姑娘都这样的,她们中很多人还不到十八,家里就已经开始给她们物色婆家。

因为女儿不能给家里留后,养大还要嫁人,十几二十年的口粮,最后是给别人家干活的,嫁人时还得贴嫁妆,所以哪家生了女儿,都会嫌弃地说一声是个赔钱货。

唯一能回点本的机会,就是在女儿嫁人前收的那点彩礼。

家里人正等着这笔钱给弟弟攒老婆本呢,她要是不嫁那还得了?

她们村里的姑娘都这样,从出生就是赔钱货,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家里回本,所以从小到大不管干多少活都是应该的。

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,大家都是这样的,她也会像她们那样。就连跟她最要好的姐妹也告诉她,她这就是结婚前紧张,每个人都这样的。

所有人都在告诉她,路子就是要这么走的,也只有这么一条路给她了。

于是梁招娣就等着结婚的那天到来。

可就在结婚前一个月,她看到了《半边天》前传,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。

也就是在当天晚上,她大半夜出逃,一口气逃到城市里。后来她打零工,遇到贵人,在家里人报公安找人的时候,帮了她一把。

曾经的梁招娣——现在的作家知秋,只粗略地一句带过当初的逃难,没有说具体过程。

从一心一意围着家里转,到冲破思想枷锁逃离原生家庭,这其中的艰辛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。

即将嫁人的女儿逃跑,眼看着到手的彩礼要飞了,梁招娣的家人当然不可能罢休,十有八九是报了公安的,能将这件事处理好,看来她背后那位贵人的身份和手段也不一般。

知秋看着李潇潇,眼底的激动还没散去:“李潇潇同志,如果我那天没有看到那场《半边天》,我现在可能已经是个孩子的妈了。”

李潇潇认真地说:“那更多的是因为你勇敢。”

她的话剧只是一个小火星,是因为知秋本身心里就有一把火炬,所以当火星落到上面时,她才会被点亮。

知秋回想着以前发生的事:“我听过《半边天》背后的故事,后来也有去看后传,有幸和吴芳同志交流过,她很好,也不在意其他人的目光,只一心一意地演话剧,也经常为妇联走动。”

当初吴芳的前未婚夫劈腿,逼得她差点下山逃避,是李潇潇牵头用话剧鼓励她重新站起来,这就是《半边天》诞生的原因。

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目光,对女性怀着极大的恶意。吴芳重新站起来后,除了出演《半边天》的系列剧,对和她有相似经历的女孩子伸出援手,鼓励她们做出反抗,许多女孩子都非常感激她。

李潇潇有点好奇地问:“那现在我不演话剧了,你失望吗?”

知秋摇了摇头,认真地说:“当初你从京剧转去话剧,也是这么果断。我相信你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选择的最合适自己的路。”

除了重锋之外,李潇潇还是听到有人这么认同她的选择:“很多人都为我感到可惜,觉得我从文工团到制片厂,是自毁前途。两个月后,我会让他们知道,我的选择是对的。”

她顿了顿,又说:“话剧现场表演的话,只能由一批观众看到,但广播电台覆盖全国,所有百姓都能同时听到。”

知秋明白她的意思,广播剧也能达到话剧那样传播思想的效果,但传播范围却更快更广。

知秋郑重地点了点头:“一定可以的。”

李潇潇笑着说:“嗯,但是首先,我需要你的帮助。”

知秋拍了拍心口:“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做的,请告诉我,我一定会完成的。”

李潇潇高兴地说:“那我就不客气了。”

她已经将第一个单元的剧本写了出来,并且给知秋看了一下,将一些因为要方便制作背景音而修改的地方指出来,并且大概解释了一下修改的逻辑。

因为知秋才是原作者,对作品最熟悉,如果有她帮忙类似的地方,出剧本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。

随后李潇潇带知秋参观了一下制片厂的录音棚,朝她介绍背景音的制作原理,并列举了一下小说里哪些背景音,是她们目前能做到的,但哪些背景音是难以达到的,而难以达到的地方,将会采用旁白的形式代替,或者直接修改剧本。

李潇潇一边带着她走,一边解释说:“当然,最好还是以背景音的形式展示,旁白毕竟少了点场面感。”

而这些修改又会涉及到小说中案件的逻辑,目前小说还在连载,李潇潇不清楚里面的某些场景是不是伏笔,但知秋身为作者,是肯定清楚的,所以由她修改才是最合适。

知秋点点头:“我明白了,包在我身上。”

李潇潇拍了拍她的肩膀:“辛苦了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