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3章:送走了泰西使团(2/2)

而为了展示天朝上国的慷慨,朱见济一边说着只用珍品回赐,不足以慰问泰西使者远渡重洋的辛劳,一边送了他们由四夷馆紧急翻译成拉丁语的东方古文献。

四书五经摘取了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,以传中华圣人的教化,不过其中占比最重的一本书,叫做《韩非子》。

古时法家名著,专门教导君主如何强化王权,驾驭臣子的。

用直白的话语把来自东方的古老智慧传给泰西蛮夷,朱见济并没有犹豫。

他可巴不得西方的国王们加强王权了。

如果是在东方,以政治传统来强化王权,短时间内还真有可能制造出一个强国出来。

可西方体制有问题啊!

地方上林立的贵族、宣称代神传教的教会,还有永远的“自由民主”……这权力哪里是说加强就加强的?

没有足够的条件就急吼吼的去学着人强化权力,春秋战国时那些企图变法却失败的国君已经证明了结果。

事情,是不能瞎干的。

一旦真有人尝试着走这条路,光是国内的艰难险阻就足够他折腾的了,王权和教权的矛盾会被激化起来。

让有了新航道的西方更加失去了去大西洋另一头探索的动力。

成功了,也能证明东方智慧的厉害,更利于大明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“文明标杆”,掌握话语权。

“不过还是要防备一点的。”

在巩珍临行之前,朱见济再次拉着他谈话。

“炎洲距离泰西太近,而东西往来必经炎洲角,大明不能让商路要道落到别人手里。”

“你这次去,要在炎洲给大明占个位置,以供商品转运,得让大明来当这个客栈老板!”

朱见济在地图上把后世南非的位置画了个圈,“这个炎洲角,除了地理位置优越,气候与地中海也一致,更有金矿,花点功夫占了,于大明还是有利的。”

可惜,就是远了点。

国内的人口也不够多,如何进行大规模的移民,也是个问题。

所以朱见济打算等金洲那边发展的更进一步后,就在那儿营建造船厂,就地砍伐那儿的大树,制造船只,乘着印度洋的海流去往非洲。

现在,巩珍要确保的,就是大明对这个大陆角的所有权。

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,想想就知道能赚多少油水出来。

泰西人手里没有世界地图,都是跟着巩珍的船队来的,指南针的变化以及船只航向,对住在船舱里的使者们来说,并不了解其中意味。

不过等多往来几次,他们就会知道这地方的好处了。

西方蛮夷的本性是看中就去抢的。

所以大明要先下手为强,并且要在那儿立稳跟脚,确保能够护住这块计划中的飞地。

“这次去,朕让你带了不少人。”

“队伍大了,航行速度也慢,爱卿要多辛苦一些。”

“那些多出来的家伙就可以扔到炎洲角,让他们去开荒立业的。”

多带的几千人,很多都是在官绅一体纳粮事件中的反对者。

他们的抗议力度不足以把自己全家送去刑场,但朱见济才不会就此放过。

流放万里,去海外发光发热。

反正这群人看重土地,为了自家的地都能对抗朝廷了,而南非此时正是不毛之地,适合开荒。

简直是天作之合!

直接扔过去,以中国人骨子里的种地天赋,以及比起其他蛮夷在困难面前更容易团结的特性和组织能力,朱见济相信他们会为大明开辟出一块新疆土来。

那会是大明最初的非洲基地。

而其中也有一些原来的官绅,属于知识分子,顺便还解决了下殖民地建立起来后的教育建设问题。

想想就很美妙。

“爱卿还要牢记一点——”

说到最后,朱见济强调道,“航路,可以和泰西人分享,让他们顺着大明开辟的路线过来。”

“他们只需要沿着大明的车辙走就好了!”

“大洋对面的那片孤悬大陆,得让大明先去!”

新航路是欧洲人的外挂,在短短百年内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市场,以及劳动力,使得西方文明能够弯道超车,把持住世界的脉搏数百年。

对此心知肚明的朱见济,哪里会让他们还把这外挂开出来?

好东西,当然得让大明先享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