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(1/2)

纸的推广让印刷业开始发展,这一年咸阳少有得有了一丝文化氛围,皆因为秦地之书太便宜了。

只要有纸有墨,就可以去学宫拓印书本,自己卷起来,便宜的书籍对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影响巨大,学宫又不收学费,需要便可以免费听讲,严江观察发现,学术之说里,墨家、儒家有明确的传承,法家就比较散了,这时的法家不叫“法家”,而是叫“刑名法术之学”,直接将变法的政治家们一口袋全装进去。

更重要的是,因为先前各国变法对六国贵族利益伤筋动骨,尤其是吴起变法,让楚国数百贵族牵连至死,法家在六国遭到贵族不同程度的打压——看看韩非子的待遇就知道了。

难怪灭六国后,法家日子不好过,他们根本没有成体系的组织。

严江遇到过两次韩非讲学,他学问是不错的,奈何他天生口吃,有这个缺点,当老师真特别不容易,严江与他攀谈,才知道韩非这一年间没有朝,被秦王召见几次后,就开始深入基层,研究法家对普通人的影响,试图构建一个更完善的变法制度。

严江怜惜他一把年纪不容易,于是在学宫讲台后边立了一块黑板,用石灰混了粘土,让他教人容易些,韩非对此十分欣喜,感激不尽。

他还发现,学宫里气氛虽然各家都有些紧张,但因为秦书通传各地,还有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好处。

秦文正在渐渐蚕食知识份子份额。

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,要知晓,如今六国之中,齐魏富庶,几乎是战国人才宝库,可从最近来秦的外国士子来看,便宜的秦书推广了秦文的传播,以这种病毒一样的速度,严江觉得,在数十年后秦始皇颁布“书同文”之策,废除六国文字时,应该就不会太得罪六国读书人了。

毕竟大家都会外文,改起来自然容易。

既然如此,完全可以低价倾销啊。

张苍最近升官,是治粟内史手下的计相,治粟内史统管全国粮草收入,秋收之后税赋入库,忙得根本看不到他的人影,于是严江有事需要人商量时,就只能去找秦王政了。

严江给秦王算了一笔账,先前在陇西时,造纸耗费的只是人力,一个小纸坊一天能磨浆抄纸三千张,在李崇扩大纸坊后,成本下降的更厉害,十张纸的成本大约只需要一个秦半两钱。

而售价是一张纸十个秦半两钱,大约是成本的一百倍,就算如此,也比书简便宜十倍,且易于携带,严江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印刷术,做一些比纸更便宜的低价书出来,霸占书籍市场。

秦王政略一思索,就同意了他的建议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